关闭

短信验证登陆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使用协议"
关闭

短信注册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使用协议"
周士枋——点燃中国现代康复医学星星之火
时间:2023-12-09




周士枋


中国康复医学会终身成就奖

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首批“中国运动医学名人堂”成员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创始人

主编中国第一部康复医学专著《实用康复医学》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95岁的周士枋,从医70余年,早已春晖四方、桃李天下,但他却没有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每周都会轮流前往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重症康复科和老年康复科、江苏省钟山老年康复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教学查房,现场授课。

周士枋笑称自己还是位“90后”,不能停下来:“这是最好的年华,我有了年龄优势,可以自己去体验老年康复的研究成果。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是高质量的生活”。

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道路上,周士枋给自己开了一份“人生运动处方”,并身体力行。

“一个正确的运动处方,必须是有氧运动+力量运动,才能兼顾身体和大脑健康。”周士枋说。




笃行不怠:

“医疗体育——运动医学——康复医疗”的亲历者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笨鸟先出林。”

—— 周士枋


2022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当下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 77.93 岁,但在七八十年前,中国人均寿命还不足40岁,仅为今天人均寿命的一半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北京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了医疗体育医师督导教研组及医疗体育科。

当时,南京医科大学还叫国立江苏医学院,周士枋是该院内科的一名年轻医生。他凭借对工作认真钻研的态度,被医院推荐到上海医学院,攻读医学硕士研究生。就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封来自北京的电报改变了周士枋决定的事业方向。

1955年,卫生部在北京医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医师督导和医疗体育高级师资进修班。第一批进修学员从全国各地30多个高等医学院校和体育机关选拔,周士枋就是其中一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运动医学高级师资班培训,也由此开启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中国康复医学”事业之路。 

回忆起那场60多年前的考核,周士枋至今记忆犹新。得益于多年来养成的阅读习惯,在抽取到面试题目后,他侃侃而谈,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说:“当时他们就称我是教授了,虽然进修还没开始,但大家都已经知道班上有个人叫周士枋了。”


▲ 卫生部高级理疗师资进修班结业纪念


“1000个人我要管,4500万人我也要管。”

—— 周士枋



1956年6月,周士枋从北京学成归来。当时,各个医学院校都要求成立专门的医疗体育教研室。江苏省医疗及体育部门的主要领导找到了周士枋,希望他能够学以致用,为江苏省1000名专业运动员提供医疗服务。应该说,在当时,对于“医疗体育”这个“舶来品”,大家的认知还有着局限性,但周士枋自己却有着明晰的规划和设想。他没有即刻给出答案,说行或不行,而是抛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周士枋:江苏省的专业运动员有多少?

答:1000个人。

周士枋:我们江苏省的人口是多少?

答:4500万。

周士枋:那这1000个人我要管,4500万人我也要管。

答:行!就是得两者兼顾。


就这样,从一个3人小组发展到6个人,再到江苏省人民医院 “体疗科”成立,周士枋从无到有,走出一条中国康复医疗之路。然而,开拓者难免遭遇一个又一个难题。

 “那时候大家肯定是更相信开刀用药,对于用体育来治病都不太相信,但是有一些有功能障碍的人,开不了刀,药也治不了,怎么办?只能依靠我们。”

1957年,全国田径运动会在南京举行。这次田径会成了周士枋的一次机会。“当时我们关注了肘关节损伤的标枪运动员和有血尿情况的田径运动员。肘关节损伤很严重还全国第一;田径运动员跑得快得不得了,跑下来以后马上查小便,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我们就此做了几篇相关论文,成为极为重要的工作经验和累积。”周士枋说。

1958年,“医疗体育”正式更名为“运动医学”。这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更是大众对于运动和健康正向关系的认可,由此也被运用到了更多的领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慢支”是困扰着众多国人的医学难题。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自1971年以来,7892万人普查的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2.5—9.0%(平均4%),50岁以上患病率为13%。”这种久治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970年11月,由卫生部牵头向全国医疗系统发出号召,展开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科研攻关活动。周士枋响应号召,将自己的学术研究重心调整到了运动医学在老慢支的临床实验上。他创新了三个治疗方法:一是把嘴唇抿紧慢慢吹气,二是日常使用腹式呼吸,三是利用腹带让为患者腹式呼吸进行加压。经过长达十多年的跟踪治疗,采用这项创新治疗方案的病人,不仅有效缓解了发病期的症状,而且控制住病情的反复发作。1978年,周士枋领衔的“老慢支肺气肿康复研究” 获得了当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年,周士枋在国外学术访问,看到国际社会康复医学正在蓬勃发展。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可谓一脉相承。回国后,周士枋联合其他几位专家创立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并举办全国康复医学培训班。在他的努力下,江苏省人民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中国康复医学的燎原之火就此点燃。同年,周士枋撰写的防感冒按摩机理及疗效报告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他联合511厂成功设计了省内首台活动平板机,并应用于心肺功能的运动训练,还创造性地编制了“降压舒心操”,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1982年,周士枋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康复医学教科书——100万字的《实用康复医学》。这本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教科书从出版后一直沿用至今,被康复专业的学生们戏称为“人手必备的绿色宝典”。

在周士枋的积极筹划下,南京医科大学建立了全国首批运动医学硕士点,并成为全国首批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培训基地,不仅在中国燃起了康复医学星星之火,也用自己对康复医学始终如一的热爱照亮了莘莘学子,服务了万千百姓。



医脉相传:

甘做“垫脚石”的引路人




2023年3月,第十一届金陵康复医学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周士枋获“终身成就奖”。同台获得“卓越贡献奖”的励建安正是他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早已成为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首位华人主席、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的励建安教授,与周士枋师徒50余年,亲如父子。



“周教授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学科上的,更多的是他以身作则的处事原则”。周士枋热爱运动,在他的潜移默化下,励建安也渐渐从“静”到“动”,后来还成了一位马拉松爱好者。他在2022年不仅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100场马拉松比赛,还在69岁的时候实现了7天完成7个全马的纪录。他说他有一个愿望,如果能活到100岁,一定要跑步跑进100岁。励建安身体力行地去用运动做到主动健康,倡导大众科学运动。“周老实际上是把他自己作为一个‘垫脚石’。如果我们不能在他这个‘垫脚石’上走得更高更远一点,我们是愧对他的,所以我们不敢松懈,一直在努力。他是我一生的榜样。”励建安说。

对于中国康复医疗的未来,周士枋也有着明晰的规划。“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他说,“中国康复医疗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中西医结合,这个是西方没有的,是只有我们有的,是应该由我们去发展下去的。”



人物肖像:钱忠君(复兴照相馆)编导:汪海燕   摄像:秦岭  孔琛  

编辑:张雪纯、张力伟

执行主编:奚婧娴

主编:梁娜


END

返回列表